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进入下降通道。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自2013年以来与gdp的比率连续5年保持下降,2017年降至14.6%,分别较2012年和2016年下降3.4和0.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4.5%。世界银行最新一次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中,中国的物流服务质量和能力排名较上次提升了8位。
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货运量达到479亿吨,公路、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来居世界第一位;快递业务量突破400亿件,连续四年稳居世界第一;物流相关法人单位数约37万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
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并举,统筹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和“物流企业成本”,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并报请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并按照“1 n”的模式,深圳报关公司先后出台了物流园区、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对物流业发展进行系统性、前瞻性引导。
发改委强调,针对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先后报请国务院印发《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一方面积极加强政策协调,推动相关部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着力补齐软硬件短板,提高物流活动的组织化水平,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运行的效率效益。印发《“互联网 ”高效物流实施意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智慧物流体系。
发改委指出,通过开展物流园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国家智能化仓储示范基地、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示范等,推动物流业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突破创新、率先发展,同时探索和积累好的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以点带面提升全行业发展水平。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企业反映集中的制约物流降成本的“难点”“痛点”问题,国家发改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货运车辆“两检合并”、交通运输业个体纳税人异地代开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等都为物流降成本创造了良好条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很多省(区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同时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取得良好成效。近期,国家发改委赴河北、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深圳等9个物流降成本工作突出的省市开展集中报道活动,宣传各地在推动物流降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推动形成示范效应。
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7年度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近几年政府采取的物流降本增效措施总体比较肯定,近7成被调查企业认为各项政策已落实到位或基本落实,对行业未来发展预期向好、充满信心。
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物流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运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强实体经济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物流降成本工作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