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零售战局在多领域全面铺开。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线下布局明显加速,传统零售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布局新零售,创业公司更是快马加鞭追赶热潮。一年之间,新零售大幕火热开启,以“餐饮 超市”的新零售项目遍地开花,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为主的无人零售业态更是一道别样风景。
但不难发现,不管是火热发展的“餐饮 超市”这一类新零售产物,还是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亦或是转型新零售的传统实体零售店与电商,都在不断地强化物流,当前精准库存控制、智能配送等已经成为了零售商们提高坪效、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要一环。由此,“新物流”也成为了新零售发展过程中讨论最为热门的话题。其实在笔者看来,新物流对于新零售落地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新物流,就没有新零售。
一、新零售有怎样的内涵?
众所周知,“新零售”一词最早是2016年10月马云在阿里的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根据马云所说,未来电子商务平台即将消失,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线上是指云平台,线下是指销售门店或生产商,以物流消灭库存,减少囤货量。电子商务平台消失是指,现有的电商平台分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不再入驻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
阿里研究院对“新零售”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新零售瞄准着实时、高效、成本节约型资源配置,深度且精准的客户需求挖掘,基于直播、社交、反馈的客户体验等目标,贯穿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vr等新兴技术。
新零售提出后引发社会热议,多位业界大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2017年3月,张近东提出了“智慧零售”概念。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表示,“未来零售是智慧零售”,“智慧零售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马化腾把对传统商超的赋能也称为“智慧零售”。他曾在发出的公开信中提及“智慧零售”概念——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及全方位的平台能力,为商家提供一个更为包容、创新和具有可持续性的智慧零售金沙2004路线js5的解决方案,以赋能商家。
刘强东提出了“无界零售”。他说,当前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实质是无界零售,深圳代理报关是一场零售基础设施革命,终极目标是在“知人、知货、知场”的基础上,重构零售的成本、效率、体验。
一堆概念扑面而来。剥开绚丽的新衣,我们看到的是“从产品导向向消费者导向转变”。阿里研究院的报告称:“新零售”的核心价值是“将最大程度地提升全社会流通零售业运转效率”,并提出一个新概念叫“零售二重性”:“任何零售主体、任何消费者、任何商品既是物理的,也是dt化的,需要从二维角度去思考新零售”。这“二重”、“二维”,其实指的就是“物理属性”和“数据属性”。笔者忽然想起曾参与打造的、获得了2012年“年度商业模式创新奖”的“优通供应链”,其广告语就是“优通商物流,不仅仅是物流”——过去的物流一味只是关注所运输物品的物理属性,忽视了它来龙去脉的数据属性。所谓“商物流”,其实就是关注物流背后的数据属性,并由此信息流来带动商流,由物流而信息流而资金流,“三流合一”最后走向商流。
正是关注了这一数据属性,才会有“数据驱动”的供应链体系的更完善更高效,才会有c2b定制的所谓“数字化生产”,零售才回归其本质“零售企业利润将主要来自于商品和服务的增值,而不是信息差利润”。又想起那家社区生鲜店“康品汇”,希望“能像卖化妆品一样卖生鲜食品”——化妆品大都有品牌,生鲜食品却大都没有品牌,消费者品牌意识的觉醒,本质上正“数据驱动”着原产地产品的发掘。
二、新零售发展如何?
2017年可谓是新零售鏖战之年,互联网零售企业、创业企业、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全链布局,尤其是以互联网巨头牵头的两大阵营更是发展迅速。
1.阿里vs腾讯两大阵营
2017年已过,新零售市场中以阿里巴巴和腾讯 京东为首的两大阵营格外亮眼。
(1)持续投资,扩张新零售版图
2017年,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的10大投资总额达到110亿美元。29亿美元和高鑫零售牵手,拿下中国排名第一的超市大卖场高鑫零售,一举获得欧尚、大润发两大品牌,及其在全国29个省市的446家超市;阿里增资26亿美元,将银泰商业全国29家百货店及17个购物中心纳入自己的新零售版图;以21亿天价,收购超市巨头三江购物;战略合作第一大线下零售企业百联集团;入股拥有3600多家门店的联华超市。同时,阿里巴巴在海外地区的投资动作也变得更加“激进”,更加大胆,阿里巴巴2017年4月再次投资lazada,斥资10亿美元将持股比例从51%提高到83%。此外,阿里巴巴还用11亿美元投资印尼电商应用tokopedia。
腾讯、京东联手打造新零售大本营。2014年腾讯2.15亿元入股京东,之后两年“京腾计划”合作总项目数量超过400个,复投项目数达250个,复投率61%。2015年京东耗资43亿元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份。2016年,京东400亿元收购了1号店。2017年底,腾讯8.63亿美元溢价55%入股唯品会,随后,腾讯42亿元入股永辉超市,之后又分别与唯品会、万达集团、海澜之家以及步步高集团合作,领投每日优鲜便利购。而永辉超市又先后于2017年底和2018年初,两次购入红旗连锁21%股份,共计投资16.57亿元。而在2017年中旬,永辉超市增持中百集团4.99%的股份,增持后合计持股比例达25%。
(2)不断创新的新零售业态
除了接连不断的资本投资以外,阿里巴巴更是已经打破线上线下界限,全面革新商业形态。天猫官方推出的天猫小店、智能试衣镜、智能化妆镜和智能母婴室等智能零售产品深刻影响零售业态;天猫汽车贩卖机更是代表阿里巴巴开启了大件产品新零售时代;淘咖啡更是以无人科技诠释了新零售中的无人超市业态;盒马鲜生这一新零售业态横空出世,更是引起了新零售时代的全面升级。
腾讯与京东联手的新零售阵营的发展也毫不逊色,完全可以一一对标阿里阵营。京东x超市同样是无人科技的体现;每日优鲜便利购则是无人售货机的业态体现;7fresh、永辉的超级物种都是生鲜零售新物种,受到了消费者追捧;美团的康品汇、京东的钱大妈等新零售业态也在不断提升消费体验。
2.“盒马鲜生”新零售网红快速发展
门店数量持续增加。盒马鲜生2016年初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截至目前,短短两年的时间,盒马鲜生门店已经达到了36家,其中上海有16家,北京有8家,苏州、贵阳、杭州、宁波、成都、福州、深圳等城市也都有盒马鲜生的门店。在今年初,盒马鲜生ceo侯毅公布了2018年盒马三大规划,“拓店”计划也被放在了首位。他表示,“2018年要在北京再开30家门店,在西安、南京、武汉、广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也都设定了开设几家或者10来家店的目标。
消费场景不断丰富。2017年12月,在上海一家名为“f2”的便利店开业,这间面积800平方米的门店像一间小型的盒马鲜生(盒马鲜生至少4000平米以上),可以在这里吃到新鲜白灼的活虾,也可以吃到寿司、蒸点、牛排。通过围绕盒马鲜生的大型零售店来布局线下便利店,更多地把便利店作为物流配送的前置仓,未来盒马的大店或许会成为一个城市的体验中心、运营中心,而小店则是大店的前仓,配合大店更深入地进行3公里半径的精确流量运营,达到急速配送的目标。
今年2月28日,盒马鲜生又一个线下消费场景得到了拓展,盒马app内的sos频道正式上线。据悉,这一配送服务将在京城已开业的8家门店同步上线。此外,侯毅表示,2018年6月,盒马将会开出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超市——盒马鲜生无人店将成为全面采用全机器人的餐厅和超市。日前,盒马方面透露这个计划可能提前实现,春节后将在上海嘉定推出全球首个机器人超市,面积大概在7000㎡。利用人跟机器的交互、显示技术、大屏技术、通信技术、进场的定位技术等大幅提高门店效率和消费者“自主购物”的体验,而在支付层面,扫脸购、自助收银机等都有利于提升支付效率。
不断提高消费和物流体验。盒马的供应链、销售、物流履约链路是完全数字化的。店内挂着金属链条的网格麻绳,是盒马全链路数字化系统的一部分。整个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用户下单10分钟之内完成分拣打包,20分钟实现3公里以内的上门配送。从商品的到店、上架、拣货、打包、配送等,作业人员通过自动化设备与智能设备去完成商品识别和物流作业,简易高效,而且出错率极低。据悉,盒马鲜生无人店开业后,店内物品的搬运和储存等物流作业将完全采用输送系统、机器人去替代人工作业。
3.传统零售企业转型
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除了拥抱互联网巨头,还有自我寻求转型思路的。2017年传统零售企业探索新零售中发展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物美”。
早在2015年,物美就与多点dmall强强联合,实现了用户、业务、市场的快速扩张,共同构建起一套适应当前消费升级和零售多元多变需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发力新零售。
物美联手多点dmall,打造了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让消费者体验了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物美提供了仓配售一体化服务,2小时配送到家的上门服务;同时,多点秒付、自由购等结账方式更是让消费者在线下购物时实现快速“通关”。
物美很早就意识到,随着电商的冲击、消费的升级,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逐渐降低,对购物环境和消费体验愈发看重,因此,2017年物美在联想桥、金宝街等新业态门店践行了其创新型“边逛边吃”超市 餐饮模式。同时,通过大数据帮助品牌商进行选品优化,店内sku从13000个降到11000个,而生鲜产品占比明显增多,由原来的30%~40%增至50%,极大地提高了坪效。物美还设置了快速周转的前置仓,提升了店内原本的运行效率并节约了物流成本,同时配合电子价签的实时更新功能,可以帮助门店及时补货、快速拣货。通过提供配送服务,让门店的辐射半径可覆盖周边3公里,增加了线上场景,提升了复购和转化率。
三、新物流又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新物流”?我们可以参照阿里研究院关于“新零售”概念的定义“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为“新物流”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以货物流通为基础的数据链接技术推动的金沙2004路线js5的服务支持体系”。
1.新物流具有三重性
物流首先是“物的流通”,所以首先具有物理属性。这似乎不需要讨论。
传统物流往往忽视或者视而不见隐藏在物的流通轨迹背后的另一重属性——物流的数据属性:物从哪里来?由哪些原材料构成?经过了哪些环节,又到哪里去了?最后是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场景下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取或者使用消费了这些物品?……
大量重复沉淀的“大数据”,对物流“出口端”的客户行为分析大有帮助,可以让物流商比客户更了解他的客户,比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自己;对物流“入口端”的物品追本溯源大有帮助,可以让物流商对物品的“出生成长”了然于胸;而这中间的整个物的流通过程,也正是物流商陪伴和见证物品“人生”的过程……这是整个数据化了的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由数据链接和传导,又衍生出物流的第三重属性——物流的服务属性——在“物的流通”过程中进行服务甚至文化的增值叠加。这并不只是物品的拆零分拣、搭配重组、包装定制、场景设计,甚至是配套金融支持等。
2.新物流生态的前台、中台、后台
“新物流”生态的前台,是多样化的极其丰富的场景,是社群林立的“小时代”,是消费无时无处不在,是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的按人按需定制的just for you;产品(物)只是和消费者(粉丝)touch的点,是和消费者沟通的工具。在物理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得到最大的延展,消费者不受区域、时段、店面的限制,商品不受内容形式、种类和数量的限制,消费者体验和商品交付形式不受物理形态制约。
“新物流”生态的中台,就是庞大金沙2004路线js5的服务支持体系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就是“赋能”,包括柔性制造(物流),智能制造(物流),以及各种各样几乎无所不包的特色服务。这并不是由一家垄断企业来包揽一切的,而是由多家各有所长的核心企业(大树)紧密构建的生态体系,无数小花小草(服务供应商“b”)也在其间茁壮生长,以此构建出极其丰富、精准、及时的“新物流”服务。
“新物流”生态的后台,则是线上线下“软硬兼施、人机匹配”的基础设施,是线上的saas云,是线下的快运快线网络和关键的连(链)接枢纽(物流中心)。无论是京东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和“综合性智慧物流”的“334工程”,还是菜鸟的以拥有“菜鸟智慧大脑”的“新能源物流汽车”为主角的“未来绿色智慧物流”的“ace计划”,其实都试图从“新物流”的基础设施入手来把握未来。
四、新零售与新物流有怎样的关系?
新物流的数据属性可以走向与柔性生产相匹配的柔性物流乃至物物相连的所谓“智慧物流”,新物流的服务属性可以走向与商品增值服务相对应的专业物流乃至基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基础上的所谓“商物流”,当然作为“物的流通”基础的物流的物理属性始终是其根本和外在呈现。
正是这三维构建的立体系统,才能更好地由物流带来数据流并走向资金流,站在这个视角,“新物流”其实可以称之为“生态物流”。未来的商业世界,将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前不久顺丰和菜鸟之争,其实就是两大“生态物流”之争。
也正是这个“新物流”体系的建立,才能支持“新零售”的所谓“零售物种大爆发”,才有可能完成所谓的“新零售远景: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主体、任何内容”。说白了,所谓“新零售”不过只是“新物流”的呈现方式而已。“任何时间”就意味着“物流”在新零售中不可或缺,事实也是,在所有的新零售物种出现的同时,伴随的是消费者物流体验的提升,是新零售物种本身对物流精准要求的提升;“零售基础设施革命”,更是一场以数据驱动的物流前置,是“单未下,货先行”。
事实证明,诸多新零售业态也是在围绕“物流前置”发展,主打“丰富、精准、新鲜、便捷”等主题,在不同覆盖半径范围内布局,真正做到“单未下,货先行”。如,盒马鲜生主张“让做饭变成一种娱乐”,覆盖三公里半径,5000平方米以上布局超过3000个sku;社区o2o生鲜平台,主张“像经营化妆品一样经营生鲜”,覆盖1公里半径,200-300平方米布局1600个sku;钱大妈主张“不卖隔夜肉”,覆盖200-500米半径,相当于就在小区门口的第5个档口,70平米布局600个sku;“在楼下”自动售菜机,覆盖半径最后100米,网订柜取,是社区智慧微菜场。这些无一不印证了新物流是新零售无法剥离的存在。
五、新时代供应链该如何打造?
原阿里巴巴总参谋长、现湖畔大学校长曾鸣日前提出的“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平台),“在供应链和协同网络价值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商业模式就是s2b”。s2b是一个供应平台来赋能小b,通过一些小b来服务平台客户。这时的供应链已经不单单是网状的结构,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可以单独或联合供给,譬如s2b、c2b模式。消费者也能参与到供应链的环节,在产品的设计研发环节,品牌商可以跟消费者有更强的互动。他认为,“c2b(customers to business,即企业按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是对传统的工业时代b2c(bussiness to customers,即企业把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模式最根本的颠覆”,“实际上是整个商业逻辑的改变,也是整个商业网络从传统的供应链走向一个网络协同的全新模式的变化”。
在新零售业态下,人与货都将实现数据化。以前是上游生产的产品决定消费者的使用产品,现在消费者也能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中。以前是大的品牌商、零售商、供应链管理公司主导供应链,现在许多小品牌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产品对用户的触达。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一系列新时代的技术,正是用来“改造我们传统的商业基础设施的,只有当这个改造完成以后”,“任何人、物、事、时间和地点都能够被连接起来,而且是实时互动”的“新商务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新零售时代的供应链不再是单一线条的传统“链”状,构建数字化网状供应链是新零售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六、末端配送究竟如何发展?
“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对配送的高效准时要求愈发苛刻。天猫超市、每日优鲜1小时达服务,苏宁“su fresh苏鲜生”精品超市,盒马鲜生、超级物种、7fresh都为超市覆盖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提供极速达服务,聚焦更为精准的配送范围,配送时效性不断提速。显然,末端配送时效性已经成为了这些新零售样板提升消费体验的法宝。
1.即时配送市场火热
根据艾瑞咨询《中国即时物流行业报告》的数据,2016年即时物流行业订单量超过56亿单,2017年订单量预计为89.2亿单。预计2019年即时物流的订单量将为159.2亿单,这其中商超宅配成为了增长新动力,而新零售的遍地开花也让即时物流成为其落地的必要设施。
2017年,在新零售、消费升级、“互联网 物流”下半场的大环境下,“得末端者得天下”深入人心。聚焦2017年末端物流领域的资本情况,以丰巢、uu跑腿、闪送、云鸟配送、唯捷城配、驹马物流等为代表的城配最后一公里企业深受资本追捧;顺丰、“三通一达”、宅急送、全峰等快递企业也纷纷入局同城即时配,外卖o2o的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及众包物流的新达达、点我达、人人快递等纷纷转型瞄准同城最后一公里;uu跑腿、快服务、闪送、邻趣等c2c的跑腿服务,更是以极具个性的方式切入更多生活场景。
2.发展痛点凸显
即时配送市场需求巨大,但是整个行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痛点凸显。
首先,当前的即时配送在短期内满足了企业与消费者对物流时效性的需求,但提速仅是表面现象,提升配送质量并形成服务链条才是即时配送企业亟待思考的关键点,但当前的即时配送人员分散,管理难度大,无疑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阻碍;其次,多数及时配送企业发展尚不成熟,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基础设施较差,对资本依赖性比较大,一旦资本市场转冷,依靠补贴吸引用户的经营方式将难以为继;此外,行业内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行业的价格体系、服务标准的不规范,市场细分不明确,这些因素都对即时配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
3.发展建议
在即时配送需求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情况下,如何提升2b和2c环节中物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各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物流体系,通过更加精细、智能和高效的运作方法,应用大数据、智能算法、智能定位等技术输出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即时配送能力,为更多实体商户赋能。一些已经形成规模的大企业,可以加大对末端智能设备的投入,例如,智能货柜、末端人工与互联网结合的收货站等;还可以加大对无人机这类智能设备的应用研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丰富即时配送手段。相关政府部门及协会,也应积极听取企业发展的心声,制定行业发展相关标准及规范,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